英國《每日郵報》10日披露,一些西方國家女子曾經為了所謂的信念或只想尋求刺激,前往敘利亞或伊拉克,加入極端組織“伊斯蘭國”。但幾個月後,當興奮感、新鮮感退去後,她們當中不少人開始厭倦這種生活,追悔莫及。
  然而,迫於結婚、懷孕的現實,或受制於嚴厲的組織紀律,她們已經難以返回家鄉。
  希望回家
  17歲少女塞姆拉·凱欣諾維克和15歲少女薩比娜·塞利莫維奇在奧地利維也納長大。她倆今年4月前往敘利亞,加入“伊斯蘭國”,充當這一組織的“女性形象代言人”,經常利用社交網站炫耀自己的生活。
  奧地利警方經過調查發現,這兩名女子據信都已嫁給“伊斯蘭國”武裝人員且懷有身孕。
  奧地利媒體援引國家安全機構消息人士的話報道,這兩名女孩現在身居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,並與家人取得聯繫,迫切希望回家。
  與這兩名奧地利少女有相似遭遇的是法國高中生諾拉。她曾多次打電話求家人把她從武裝人員身邊帶走,斥責這些人是“騙子”、“偽君子”。
  今年5月,諾拉的哥哥富阿德去敘利亞,兄妹倆得以相見。富阿德回憶:“當她看到我走進屋後,就哭個不停,抓著我不放。”
  無人回來
  富阿德說,他聽到妹妹和一名高級武裝人員的對話,這名武裝人員禁止諾拉離開。自5月那次會面以後,家人再也沒聯繫上諾拉。
  總部設在美國的智庫“恐怖主義研究與分析聯盟”上月稱,“伊斯蘭國”的女性成員不在少數。現階段,這一極端組織大約有200名來自14個國家的女成員。此外,“伊斯蘭國”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外地區招募的新成員中,15%是女性。
  法國人類學家杜尼亞·布扎爾如今專門為那些險些加入極端武裝的人提供咨詢,幫助他們“去極端化”。
  布扎爾說:“那些我們跟蹤的(加入‘伊斯蘭國’的)女性中,沒有一人回來。”
  “浪漫攻勢”
  為何會有一些西方女孩不顧家人反對,執迷不悟前往敘利亞或伊拉克,加入“伊斯蘭國”呢?路透社分析,這要歸因於這一極端組織的招募活動。
  報道說,在歐洲國家,活躍著一批“伊斯蘭國”招募者,這些人通常是年長女性。她們利用社交網站、打電話的方式教唆年輕女子加入組織。
  法國人類學家布扎爾說,還有部分招募者利用“浪漫攻勢”,讓一些女孩子誤以為自己與某名極端武裝人員相戀。
  德國國內情報部門主管漢斯-喬治·馬森說,在“伊斯蘭國”的宣傳手段中,浪漫攻勢的效果十分明顯,有些女孩就是“想要嫁給聖戰者”。杜鵑(新華社今晨特稿)
  杜鵑  (原標題:“伊斯蘭國”女成員有家難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f22hflu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